樊姬之德(典故)

汉·刘向《列女传》二“楚庄樊姬”:“樊姬,楚庄王之夫人也。

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妒嫉,荐进美人,与己同属;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霸。



春秋时,樊姬曾谏止庄王打猎,使之致力于朝政。庄王称赞虞丘子为贤相,樊姬批评虞丘子不能举荐贤才,并激励他引荐楚国贤人孙叔敖。

楚庄王于是重用孙叔敖为令尹,三年后国力强盛,成为一代霸主。

“樊姬之德”用以喻称妇女淑贤大方,明大义,识大体的美好品格。

《全唐诗》卷一〇三周昙《樊姬》诗:“当时不有樊姬问,令尹何由进叔敖。”即用其事。

为您推荐

反风灭火(典故)

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八〇引《陈留耆旧传》:“刘昆为江陵令,民有火灾,昆向火叩头,即霈然下雨。诏问:‘反风灭火,虎北渡河,何以至此·’昆曰:‘偶然。’帝曰:‘此长者之言也。 ’” 叩头岂能救火,致雨实出偶然。刘..

反风之应(典故)

《尚书·洪范五行传》:“周公死,成王不图大礼,故天大雷雨,禾偃,大木拔。及成王寤《金滕》之策,改周公之葬,尊以王礼,申命鲁郊,而天立复风雨,禾稼尽起。” 传说周公的葬礼未按照王的待遇办理,引起天变,禾倒树拔。后改为王礼,遂风..

反复字(典故)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五十二《自叙》:“洪者,君之第三子也……年十有三,而慈父见背,夙失庭训,饥寒困瘁……先人典籍荡尽,农隙之暇无所读。乃负笈徒步行借。又卒于一家少得全部之书,益破功日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

伐树(典故)

反离骚(典故)

《汉书·扬雄传》:“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比喻退隐),遇不遇命也,何必湛(同沈,沉没)身哉!乃作书,往往摭(拾也)《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

反裘负刍(反裘负薪)(典故)

《晏子春秋·内篇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者,息于途侧。晏子问曰:‘何者·’对曰:‘我越石父也。苟免饥冻,为人臣仆。 ’晏子解左骖赎之,载与俱归。” 又据汉刘向《新序·杂事二》说,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

犯天下之不韪(典故)

《左传·隐公一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韪:对,是。 后以犯天下之不韪谓公然去敢干天下人认为最大的错事。亦作“冒天下之大不韪”。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自正始以来,而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