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风之应(典故)

《尚书·洪范五行传》:“周公死,成王不图大礼,故天大雷雨,禾偃,大木拔。及成王寤《金滕》之策,改周公之葬,尊以王礼,申命鲁郊,而天立复风雨,禾稼尽起。”

传说周公的葬礼未按照王的待遇办理,引起天变,禾倒树拔。后改为王礼,遂风调雨顺,禾又立起。

后遂用为天人感应,天助有道之典。

《后汉书·周举传》:“永和元年,灾异数见,省内恶之,诏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诣显亲殿,问曰:‘言事者多云:昔周公摄天子事,及薨,成王欲以公礼葬之,天为动变。及更葬以天子之礼,即有反风之应。

为您推荐

伐树(典故)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 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与予,桓魋其如予何!’” 春秋时,孔子来到宋国,有一天与弟子在大树下习礼。宋·司马桓..

反离骚(典故)

《汉书·扬雄传》:“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比喻退隐),遇不遇命也,何必湛(同沈,沉没)身哉!乃作书,往往摭(拾也)《离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

反裘负刍(反裘负薪)(典故)

《晏子春秋·内篇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者,息于途侧。晏子问曰:‘何者·’对曰:‘我越石父也。苟免饥冻,为人臣仆。 ’晏子解左骖赎之,载与俱归。” 又据汉刘向《新序·杂事二》说,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

犯天下之不韪(典故)

反招隐(典故)

《文选》卷二十二晋·王康琚《反招隐》:“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推分得天和,矫性失至理。归来安所期,与物齐终始。”唐·吕向注:“康琚以为:混俗自处,足以免患,何必山林,然后为道,故作反招隐之诗,其..

犯而不校(典故)

《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犯,冒犯。校,计较。这段话的意思是:曾子说:“自己有能也可以求教于不能的人;自己多知还要请教少知的人;自己实有所得,也..

反璧(典故)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六年,“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