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尘(典故)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九》载:“晋末后赵石虎(石虎为十六国之一的后赵弟三代君主,帝号(后)赵太祖)于太极殿前起楼,高四十丈,舂杂宝异香为屑,使数百人于楼上吹散之,名曰‘芳尘’。”

东晋十六国时,(后)赵太祖石虎在都城太极殿前建起四十丈高的楼宇,把杂宝异香舂捣成屑末儿,令几百人向楼下吹散,称作“芳尘”。后因以“芳尘”用为指称芳香尘土的典故。

元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绿阴红雨,征袍上染惹芳尘。”

为您推荐

芳兰竟体(典故)

《南史·谢览传》:“(览)意气闲雅,视瞻聪明,武帝目送良久(武帝,染武帝萧衍),谓徐勉(郯人,字修仁,孤贫好学,早励清节,官吏部尚书、中书令。)曰:‘觉此生芳兰竟体。’” “芳兰竟体”,谓兰香满身,意在称誉谢笕举止高雅超俗。后因..

防风骨(典故)

《国语·鲁语下》:“既彻俎而宴,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三国·呈韦昭注:“防风,汪芒氏之君名也。违命后至,故禹杀之,陈尸为戮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典故)

《国语·周语上》: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春秋时,周厉王暴虐无道,受到国人的批评指责。周厉王就派专人监视,发现谁发牢骚批评他,就抓去杀头。 这样表面上看来没有敢讲话了,周厉..

防意如城(典故)

方瞳人(方睡翁)(典故)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三:“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绝迹。帷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耳出于顶,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传》:“仙书云:‘眼方者寿..

房琯听琴(典故)

《旧唐书·房琯传》:“琯为宰相……听董廷兰弹琴,大招集琴客筵宴,朝官往往因廷兰以见琯,自是亦大招纳货贿,奸赃颇甚。……宪司又奏弹董廷兰招纳货贿,琯入朝自诉,上叱出之,因归私第。” 朱长文《琴史》:“薛易简称廷兰不事王..

房杜(房谋杜断)(典故)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长于段,而玄龄善谋相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唐太宗时,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共掌朝政,房氏善谋略,杜氏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