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鲤(典故)

《太平御览》卷九三六引《南史》:“梁南郡太守刘之亨,尝梦二人姓李,诣之乞命,未之解也。其明日仲夏,有遗生鲤鱼二头,之亨曰:‘必梦中所感也。’乃放之。其夜,又梦来谢恩云:‘当令君延筭(同算,数,气数,此指寿命)。’”

南朝梁南郡太守刘之亨,夜梦二李姓人求活命。

第二天有人送他两条活鲤鱼,他便感梦而放生。后因用为行善放生之典。

清·李晖吉、徐灒《龙文鞭影二集》上卷:“之亨放鲤,韦丹赎鼋。”

为您推荐

放麑(含“存麑)(典故)

《韩非子·说林上》:“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适至而求麑。 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孟孙曰:‘夫不忍麑,又将忍吾子乎·’”此事又见..

放太甲(典故)

《史记·殷本纪》:“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长孙也,是为帝太甲。……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典故)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〇:“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本是改恶从善的佛语。后比喻只要真心改恶从善,立即可变成好人。 亦作“飏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鲁迅《准风月谈..

放鱼(典故)

放枭囚凤(典故)

《后汉书·刘陶传》:“(刘陶因上疏弹劾宦官祸国,反被诬“通贼”,冤死狱中)时司徒东海陈耽,亦以非罪与陶俱死。 耽以忠正称,历位三司(三司,即三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光和五年(公和,汉灵帝年号,五年为公元一八..

放之四海而皆准(典故)

《礼记·祭义》:“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之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郑玄汪:“放,犹至也。准,犹平也。” 放:放置,扩展。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都有海,故此用四海指全国,后又指全世界。 放..

飞白(飞白书)(典故)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七·张怀瓘〈书断〉上·飞白》:“灵帝(东汉灵帝刘宏)熹平(灵帝年号)时,诏邕(蔡邕)作‘圣皇篇’成,诣鸿都门,时方修饰,见役人以垩帚(垩,音è,垩帚即涂刷墙壁的刷帚)成字,甚悦,归而作飞白书。” 东汉灵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