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麑(含“存麑)(典故)

《韩非子·说林上》:“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适至而求麑。

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孟孙曰:‘夫不忍麑,又将忍吾子乎·’”此事又见《淮南子·人间》、汉刘向《说苑·贵德》。

秦西巴怀隐测之心,将麑放还给鹿母,后遂以“放麑”用为仁慈的典故。

关于“存麑”的故事,见《艺文类聚》卷九五“兽部下”“鹿”下引《魏末传》,大意是魏明帝曹郈见鹿母被杀,触景伤情,因而拒杀鹿子,使麑鹿得到存活。

唐·阵子昂《感遇》诗之四:“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此用“秦西巴”事。

为您推荐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典故)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〇:“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本是改恶从善的佛语。后比喻只要真心改恶从善,立即可变成好人。 亦作“飏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鲁迅《准风月谈..

放鱼(典故)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郑大夫,治郑掌权),子产使校人(管理池塘的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回报)曰:‘始舍之,圉圉(音yǔ,侷促困顿的意思)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春..

放枭囚凤(典故)

《后汉书·刘陶传》:“(刘陶因上疏弹劾宦官祸国,反被诬“通贼”,冤死狱中)时司徒东海陈耽,亦以非罪与陶俱死。 耽以忠正称,历位三司(三司,即三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光和五年(公和,汉灵帝年号,五年为公元一八..

放之四海而皆准(典故)

飞白(飞白书)(典故)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七·张怀瓘〈书断〉上·飞白》:“灵帝(东汉灵帝刘宏)熹平(灵帝年号)时,诏邕(蔡邕)作‘圣皇篇’成,诣鸿都门,时方修饰,见役人以垩帚(垩,音è,垩帚即涂刷墙壁的刷帚)成字,甚悦,归而作飞白书。” 东汉灵帝..

飞渡江(典故)

《晋书·杜预传》:“预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汎舟夜渡,以袭乐乡。吴都督孙歆震怒,与伍延书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孙韵震惊于晋军渡江袭乐乡之神速,称之为‘飞渡江’。 后因用为渡江神速之典。..

飞凫竞渡(典故)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 战国时楚人屈原,楚怀王时任左徒、三宫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是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后曹靳尚、郑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