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源豕韦(典故)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晋·杜预注御龙氏:“谓刘累也。



春秋晋国范匄的祖先在商朝时为豕韦氏,豕韦氏之前为夏朝的御龙氏,而在豕韦氏之后,则为周朝的唐、杜二氏。

唐·杜甫《重送刘十弟判官》诗:“分源豕韦派,另浦雁宾秋。”

为您推荐

分剑追财(典故)

《太平御览》卷六三九引《风俗通》:“沛郡有富家公,资二千余万。小妇子年才数岁,顷失其母,又无亲近。其女不贤。 公病困,思念恐争其财,儿必不全。 因呼族人,为遗令书,悉以财属女。 但遗一剑,云:‘儿年十五,以还付之。’其后又..

汾阳之婿(典故)

《旧唐书·郭子仪传》:“(子仪)子曜、旰、晞、咄、晤、暖、曙、映等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 唐朝大将郭子仪,系功勋昭着之人。他本人屡被封升,直至汾阳王,所以后世称他郭汾阳。他的儿子八人及女婿七人也都因他的功劳..

焚骨扬灰(典故)

《梁书·侯景传》:“(景)暴尸于建康(注:今南京)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焚骨扬灰,亦作“焚尸扬灰”。侯景,南朝梁怀朔镇人。 梁武帝(萧衍)末年,降将侯景发动叛乱,史称“侯景之乱”。 景举兵攻破建康,萧衍被围在..

焚稿(典故)

焚麇(典故)

《左传·定公五年》:“吴师居麇。子期将焚之,子西曰:‘父兄亲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子期曰:‘国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旧祀,岂惮焚之·’焚之而又战,吴师败。” 吴楚交战,吴师肓于麇(jūn)地。楚将子期准备用火攻,但..

焚林之求(典故)

《三国志·魏书·阮瑀传》裴松之注引《文士传》曰:“太祖雅闻瑀名,辟之,不应,连见偪(逼)促,乃逃入山中。太祖使人焚山,得瑀,送至,召入。” 三国时,曹操极为重视发现并使用人才。他听说阮瑀才能出众,就想聘用。阮瑀逃入山中,曹..

焚桑蒸龟(老龟不烂,移祸于桑)(典故)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担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舟于大桑树。霄中(半夜),树忽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絷,方见烹臛(音huò,作成肉羹),虽然,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