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桑蒸龟(老龟不烂,移祸于桑)(典故)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担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舟于大桑树。霄中(半夜),树忽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絷,方见烹臛(音huò,作成肉羹),虽然,尽南山之樵(柴)不能溃我。

’树曰:‘诸葛元逊(诸葛恪)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薄·’龟曰:‘子明(称桑)无多辞,祸将及尔。

’树寂而止。

既至建业,权命煮之。焚柴万车,语(禀说)犹如故。

诸葛恪曰:‘燃以老桑树,乃熟。’献者乃说龟树共言。权使人伐桑树煮之,龟乃立烂。今烹龟犹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龟为‘元绪’。”

后以“老龟不烂,移祸于桑”比喻祸患漫延,遭受株连。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为您推荐

焚券(烧券)(典故)

《战国策·齐策四》:“(冯谖)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战国时,冯谖为给孟尝君“市义”,来到孟尝君的封地薛城,假托孟尝君之命,当众焚烧了全部债券,受到当地民众的..

焚砚(典故)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陆机传》:“弟云(陆云,字士龙)尝与书曰:‘君苗(崔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西晋文学家陆机,文才倾动一时,其弟陆云曾写信告诉陆机说:“崔君苗看到您的文章,叹为观止,老想烧毁自己的笔砚。”意..

焚芝(芝焚)(典故)

《文选》卷十六晋·陆士衡(机)《叹逝赋》:“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唐·李周翰注:“同类相感也……芝、蕙,香草也,言亲友既逝,其情无聊。” 晋人陆机在《叹逝赋》中有“芝焚而蕙叹”句,用以抒发哀伤亡友之情。后遂..

粉侯(典故)

焚书坑儒(典故)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期针对“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向秦始皇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

粉镜自玩(典故)

唐·李延寿《北史·齐后妃传下·冯淑妃》(卷一四):北周攻打北齐属地晋州,北齐后主高纬为取悦宠妃冯淑妃,与之乘骑观战取乐,并立为左皇后。 城破兵败,后主与淑妃逃还。“至洪洞戌,淑妃方以粉镜自玩,后声乱唱贼至,于是复走。内..

焚芰裂荷(典故)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孔稚珪《北山移文》中描绘周颙在接到皇帝的诏令时,他得意忘形,神魂颠倒,志动心摇。 于是眉飞色舞,伸臂扬袖。他焚毁、撕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