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不鸣条,雨不破块(典故)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汉·王充《论衡·是应》:“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关梁不闭,道不虏掠,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细雨润地,不冲破土块。旧时认为这是贤者在位,天下大治的征象。

后以风不鸣条,雨不破块比喻社会安定,世事太平。亦单作“风不鸣条”。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休嘉之世,风不鸣条,吾不禁拭目望之。”

为您推荐

风尘表物(典故)

《晋书·王戎传》:“王衍神姿高彻,如琼林玉树,自然是风尘表物。” 《世说新语·赏誉上》:“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 王戎赞扬王衍出类拔萃,后遂以“风尘表物”或“风尘外物”作为称赞超凡..

风胡(典故)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楚昭王)令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作铁剑……毕成,风胡子奏之楚王。楚王见此三剑(即龙渊、泰阿、工布三剑)之精神,大悦风胡子。” 风胡子简称风胡,亦作风湖,是春秋时楚国人,..

风火生(典故)

《南史·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礔砺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獐,数肋射之……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南朝齐游击将军曹景宗,对所亲近的人曾..

风流尽(典故)

风流宰相(典故)

《南史·王昙首传·附王俭传》:“监试诸生,巾卷在庭,剑卫令史,仪容甚盛。作解散帻,斜插簪,朝野慕之,相与放效。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 晋谢安虽是权重一时的宰相,但他好登山临水,又好蓄妓,不拘小..

风流罪过(典故)

唐朝李百药《北齐书》载:北宋郎基,为官清廉谨慎,无所营求。 因狱讼事少,官吏闲得无事,郎基就叫他们练习书法消磨时光。“潘子义遗之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基答书曰:‘观过知仁,期亦可矣。 ’” 后指由于写作而..

风马牛(典故)

《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公元前656年),齐侯(指齐桓公)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指楚成王)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泛指极北方),寡人处南海(泛指极南方),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春秋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