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庄公十三年》:“冬,公会齐侯盟于柯(柯,齐邑,地在今山东阳谷阿城镇)。”(《春秋左传注》一九三页)《史记·刺客列传》:“曹沫者(按:《左传·庄公十年》作曹刿,《吕氏春秋·贵信》、《博志》作曹翙,《谷梁传》亦作曹刿,其为一人),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倍,背弃)。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春秋时,鲁国和齐国发生战争,鲁国失败后,割地求和,双方在柯地会盟。会盟之日,鲁将曹沫手持匕首威胁齐桓公归还所侵之鲁地,齐桓公只得答应他的要求。“曹柯之功”即曹沫在柯地为鲁国所建立的功勋。后因以“曹柯之功”、“曹柯之盟”为咏建立功勋之典。
唐·许尧佐《柳氏传》:“许俊以才举,则曹柯、渑池之功可建。”《汉书·苏武传》:“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
为您推荐
《史记·曹相国世家》:“平阳侯曹参者,字敬伯,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惠帝二年,萧何卒。
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
曹参原来是秦朝沛地牢狱的官吏,随刘邦起义,转战南北,战功累累。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肋骨比排成一块)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曹臣)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曹,曹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晋公子重耳“过曹,曹..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画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园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
..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卷三八“苻坚”下:“坚与融登寿春城望之,见晋兵部陈(阵)严整,将士精锐,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
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唐·房玄龄等撰《晋书·苻坚载记》及《..
梁·沈约撰《宋书·武帝纪》:“苟厄运必至,我当以死卫社稷,横尸庙门,不能远窜于草间求活也。”
草间指草野之中,也就是民间。求活是求得活命。
后以草间求活谓苟且偷生。亦作“草间偷活”。
《南史·袁传》:“非不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