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栗(典故)

《辽史·文学、肖韩家奴传》:辽代肖韩家奴尝掌栗园,有文名,为帝之诗友,“〔帝〕尝从客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韩家奴托炒栗以讽谏辽帝。后遂以“炒栗”譬喻为政、用人当不偏不颇,公允中正;统筹兼顾,尽善尽美。

为您推荐

车笠盟(乘车戴笠)(典故)

《初学记》卷十八引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乘车,乘马;戴笠,步行;一富贵,一贫贱,然而富贵者不忘故旧,仍以友相..

车如流水,马如龙(典故)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注:褠,即臂衣,称臂韝,缚左右小臂,以便于事),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车如流水,马如龙”,是形容往来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车右伏剑(典故)

汉·刘向《说苑·立节》:“雍门子狄对曰:‘臣闻之,昔者王田(同畋,打猎)于囿(指苑囿),左毂鸣,车右请死之,而王曰:“子何为死·”车右对曰:“为其鸣吾君也。 ”王曰:“左毂鸣者,工师之罪也;子何事之有焉·”车右曰:“臣不见工师之乘..

掣肘(典故)

撤瑟(典故)

《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埽同扫。有人病了要把内外洒扫干净,以迎宾客前来问病。 彻同撤,县同悬。君王或大夫士病了,要撤去悬挂的乐器和摆放的琴瑟。因为乐器的声音不利于病人休息养病。后..

撤帘(典故)

《旧唐书·高宗纪》:“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后来亦称皇帝年幼,太后执政曰垂帘,而称归政曰撤帘。 宋·王明清《挥麈后录》一:“元祐八年九月三日,崇庆撤帘,泰陵亲政。..

撤蟹(典故)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仁(宗)皇帝内宴十门,分各进馔,有新蟹一品二十八枚。帝曰:‘吾尚未尝,枚值几钱·’左右对:‘值一千。’帝不悦,曰:‘数戒汝辈无侈靡,一下箸为钱二十八千,吾不忍也!’置不食。 ” 宋仁宗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