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游(赤松志、赤松期、赤松去、追赤松、慕赤松)(典故)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乃称曰:‘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列仙传》:“神农时雨师也,能入火自烧,昆仑山上随风雨上下也。”

汉·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之后,无心留恋仕宦利禄,愿功遂身退,明哲自保,故提出愿出世求仙,从赤松子游。

后用为咏出世求仙之典。

唐·卢照邻《过东山谷口》诗:“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唐·张说《奉和圣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诗:“少留青史笔,未敢赤游期。”唐·李白《扶风豪士歌》:“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唐·徐九皋《咏史》诗:“已申黄石祭,方慕赤松仙。”唐·陈子昂《秋园卧病呈晖上人》诗:“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唐·李德裕《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诗:“东山有归志,方按赤松游。”唐·黄滔《送人往苏州觐其兄》诗:“明日尊前若相问,为言今访赤松游。”唐·岑参《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诗:“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唐·张九龄《商洛山行怀古》诗:“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

为您推荐

赤髭白足(典故)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二:“舍(耶舍)为人赤髭,善解《毗婆沙论》,时人号曰赤髭毗婆舍。”又十:“始(昙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 赤髭白足,指南朝高僧耶舍和昙始,后因以泛称有道行的僧人。 ..

充国屯田(典故)

《汉书·赵充国传》:“其秋,充国病……时羌降者万余人矣。充国度其必坏,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敝……遂上屯田奏。”上于是报充国曰:‘皇帝问后将军,上书言羌虏可胜之道,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其上留屯田及当罢者人马数……诏罢兵..

充国自赞(典故)

《汉书·赵充国传》:“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然羌戎小夷,逆天背..

充闾之庆(典故)

春黄糜(典故)

《北史》卷十四《后妃传下·冯淑妃传》:“及帝遇害,以淑妃赐代王达,甚嬖之……达妃为淑妃所谮,几致于死。隋文帝将赐达妃兄李询,令着布裙配舂。询母逼令自杀。” 北齐后主的宠妃,在亡国之后,被隋文帝赐给李询,李询叫她为婢..

二(典故)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越人好传谰语,如云徐天池游西湖,题某匾曰‘(音chóng)二’。 请之,曰:‘风月无边也。’” 风的繁体字为“风”,“风”无边为“”;“月”无边为“二”。泰山上亦刻有“二”,即“风月无边”意..

种放(典故)

《宋史·隐逸传上·种放》:“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以讲习为业,从学者众,……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四年正月,复来朝,拜工部侍郎……放遂表徙居嵩山天封观则。然犹往来终南按视田亩。” 种放,北宋洛阳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