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散(典故)

《庄子·消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臭椿)。其大本(主干)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抛弃)也。”

樗散高大而没有用处。后以“樗散”、“散樗”、“樗材”、“庄樗”等比喻无用或不为世用之材,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宾王散樗易朽,蟠木难容。”唐·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诗:“郑公樗散发如丝,酒后常称老画师。”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二折:“你这个小业种,樗散材,怎能够做梁作栋。”

为您推荐

鉏麑触树(典故)

《左传·宣公二年》载:春秋时,晋灵公无道,为所欲为,残害臣民。 大臣赵盾激烈谏止他的残暴行径,遭到忌恨。“宣子(即赵盾)骤谏,公患之,使鉏麑(音chú ní)贼(杀害)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含曰..

杵臼(典故)

《史记·赵世家》:“屠岸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赵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

处士牙(典故)

宋·朱弁《风月堂诗话》:“本朝陈恬叔易隐阳翟涧上,号涧上丈人。大观间,宋乔年讽监司荐于朝,起为馆阁,书疏中犹不去丈人之号,晁以道作诗讥之。其后以道谒叔易于京师,有婢应门,严妆丽服,熟视之,乃故时涧上赤脚也。以道又作一绝云..

除棘还瓜(典故)

杵臼之交(典故)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吴祐传》:“公沙穆(东汉胶东人,字文父,官至辽东属国都尉)东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受雇佣为人舂米)。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东观汉记·吴祐传》所载与此同。 东汉时,..

杵臼程婴(典故)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晋景公元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楮叶莫辨(刻楮)(典故)

《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象,指用象牙;楮,音chǔ),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韩非用此例原意在说明,不乘天地之资,不随自然之道,单凭个人努力,其结果只能取得像刻楮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