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周语上》(卷一):“(周)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消除)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yōng堵塞)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周时卿士邵(一作召)公劝谏厉王不能堵塞言路,阻止百姓说话,比阻止河流危害更大,结果必然是决口泛滥,不堪收拾。
后因以“川壅必溃”比喻物极必反,凡事过了头便会导致相反的后果。
为您推荐
《文选》卷五六·陆倕《石阙铭》注引《博物志》:“昔禹平天下,会诸侯于会稽之野。防风后至,杀之。夏德盛,二龙降之,使范成克御之,以行域外。
既周,南经防风之神,见禹使,怒而射之,有迅雷,二龙升去。二臣恐,以刃自贯其心死。
禹哀..
《战国策·西周》:“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史记·周本纪》亦载此事。
杨柳同科,古人常通用。
春秋时,楚国养由基善于射箭,百步之外射杨柳叶,百发百中。后因用“穿杨”、“穿杨叶”等形容射箭..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注:鍮石,黄铜)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字网于瓜上,则以为得。”
又据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乞巧楼》载称,唐宫中,每遇七夕,..
东汉·班固撰《汉书·蒯通传》载:秦末,楚汉初起,原陈胜部将武臣攻取赵地,自号武信君,赵国各边城十分震恐。
范阳人蒯通跑去劝说武臣,告诉他范阳令徐公想率先投降,并建议:“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鹜于燕赵之郊,则..
元·关汉卿《救风尘》一折:“恁时节,船到江心补漏迟,烦恼怨他谁。事要前思,免劳后悔。”
船到江心才想到补漏洞,为时已迟了。后以船到江心补漏迟比喻事先没及早防备,临时补救,无济于事。
也简作“江心补漏。”
元·高明..
《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晋毕卓性嗜酒,他自己说一生的追求是满船贮酒,擎杯持蟹,终日酩酊,浮游于船中。后因用为嗜饮成癖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