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屣(典故)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着,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音xǐ,鞋)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王粲,东汉末年着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当时的文坛领袖蔡邕对王粲的文才非常赏识。一日家中宾客满座,听说王粲登门求见,来不及穿好鞋子,就倒拖着出门迎接。后用“倒屣”形容待客迎宾时的急切热情。

唐·王维《辋川别业》诗:“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为您推荐

倒戟(典故)

《左传·宣公二年》:“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晋·赵盾曾以肉和其他食物赠一饿汉。 后来在一次晋灵公谋害赵盾时,有一军士倒过戟来,保护赵..

倒悬之急(典故)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倒悬指将人缚住两足头朝下、脚朝上地倒着悬挂起来。后以倒悬之急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 亦作“倒悬之危”、“倒悬之苦”、“倒悬之患”。 ..

倒用司农印(典故)

《旧唐书·段秀实传》:“及韩曼追驾,秀实以为宗社之危,期于顷刻,乃使人走谕灵岳,窃令言印。不遂,乃倒用司农印印符以追兵。曼至骆驿得符,军人亦莫辩其印文,惶遽而迴。” 唐朝段秀实被任为司农卿。 他发现韩旻领兵三千迎接..

倒箸接篱(典故)

盗璧冤(疑璧)(典故)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日:‘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 战国时,魏人张仪,曾在楚国陪伴宰相喝酒,楚相遗失了一块玉璧,怀疑..

盗不过五女门(典故)

《后汉书·陈蕃传》:“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复徵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时封赏踰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曰:‘……采女数千,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赀计。鄙谚言“盗不过五女门”,以女贫家也。今后宫之女,岂不贫国乎·是..

盗狗(典故)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魏书·曹爽传》“于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下裴松之注引《魏略》:“初,斐(丁斐,丁谧之父)随太祖,太祖以斐乡里,特饶爱之。 ……建安末,从太祖征吴。斐随行,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