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戟(典故)

《左传·宣公二年》:“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晋·赵盾曾以肉和其他食物赠一饿汉。

后来在一次晋灵公谋害赵盾时,有一军士倒过戟来,保护赵盾脱险,赵盾才知就是那一位饿汉。后遂用为士兵背叛之典。

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诗:“嗟嗟邓大夫,士卒终倒戟。”

为您推荐

倒用司农印(典故)

《旧唐书·段秀实传》:“及韩曼追驾,秀实以为宗社之危,期于顷刻,乃使人走谕灵岳,窃令言印。不遂,乃倒用司农印印符以追兵。曼至骆驿得符,军人亦莫辩其印文,惶遽而迴。” 唐朝段秀实被任为司农卿。 他发现韩旻领兵三千迎接..

倒箸接篱(典故)

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山简字季伦,山涛幼子,为镇南将军,镇守襄阳)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暮)倒载归,茗艼(同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箸白接篱(一种白颜色的帽..

盗璧冤(疑璧)(典故)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日:‘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 战国时,魏人张仪,曾在楚国陪伴宰相喝酒,楚相遗失了一块玉璧,怀疑..

盗不过五女门(典故)

盗狗(典故)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魏书·曹爽传》“于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下裴松之注引《魏略》:“初,斐(丁斐,丁谧之父)随太祖,太祖以斐乡里,特饶爱之。 ……建安末,从太祖征吴。斐随行,自以..

盗柳(官柳、武昌柳)(典故)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陶侃传》:“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汉蠡吾人,字子都,寅帝时为京兆尹),尝课(考核督办)诸营种柳(时陶侃镇守武昌)。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怆..

盗马之徒(盗马)(典故)

《太平御览》卷四九九引《吕氏春秋》曰:“秦缪公乘马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汝也。 ’于是遍饮而去。 外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