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房玄龄等撰《晋书·陶侃传》:“侃性纤密好问,颇类赵广汉(汉蠡吾人,字子都,寅帝时为京兆尹),尝课(考核督办)诸营种柳(时陶侃镇守武昌)。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怆惶怖谢罪。”
陶侃为官清正,善于明察,办事细密,颇有远见。
察盗官柳一事,足可见其廉明精细的品格。
后因以用为赞誉官长纤密明察的典故。
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诗:“闻驻行春旆,中途赏物华。缘忧武昌柳,遂忆洛阳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周勃)、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指徒有其表)。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东汉·班固撰《汉书·直不疑传》里也有..
《汉书·循吏传·黄霸》:“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 ’吏大惊,以霸具知..
《庄子·胠箧》:“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道:道理、道义、办法。后以盗亦有道指..
《左传·成公十五年》:“初,伯宗(晋大夫孙伯纠之子,被郤锜、郤犨、郤至谮害杀死)每朝,其妻必诫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春秋时,晋厉公大夫郤至,在晋楚鄢陵之役中立下显赫战功,郤氏因而骄横起来,结怨..
《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观点主张、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能在一起商量,不会在一起共事。亦作“道不相谋”。 《后汉书·郅恽传》:“直心无讳,诚三代之道,然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吾不能见子有不容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