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司马迁撰《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周勃)、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指徒有其表)。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东汉·班固撰《汉书·直不疑传》里也有直不疑盗嫂一说,“不疑闻,曰:‘我乃无兄。
’然终不自明也。”
“盗嫂”,即与嫂私通。说陈平、直不疑“盗嫂”是恶意中伤。后世诗文用“盗嫂”常喻指人平空遭受诬陷。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昔直不疑无兄,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第五伦字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
为您推荐
《庄子·胠箧》:“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道:道理、道义、办法。后以盗亦有道指..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五:“释道安,姓卫氏,常山扶柳人也。家世英儒,早失覆荫,为外兄孔氏所养,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乡邻嗟异。至年十二出家,神性聪敏……至邺,入中寺,遇佛图澄,澄见而嗟叹。”“安在樊、沔十五载,每岁常再讲..
《左传·成公十五年》:“初,伯宗(晋大夫孙伯纠之子,被郤锜、郤犨、郤至谮害杀死)每朝,其妻必诫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春秋时,晋厉公大夫郤至,在晋楚鄢陵之役中立下显赫战功,郤氏因而骄横起来,结怨..
《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此文大意是:“道”,能解的,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能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名”是天地的原始,“有名”是万物的根..
《国语·周语上》:“(周)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谈,敢怒而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后以道路以目形容反动统治..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长壮有恣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周瑜把自己处在路南边一所大宅院送给孙策居住,并把孙策的母亲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