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歌(典故)

战国时列御寇撰《列子·周穆王篇》:“(周穆王)遂宾于西王母(“纪年”云:穆王十七年西征,见西天母,宾于昭宫),觞(向人敬酒)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王谣(徒歌曰谣,诗名《白云歌》),王和之,其辞哀焉。”晋·郭璞《穆天子传》卷三事同。

周穆王到西方去游玩,与西王母相会于瑶池上。

他向西王母敬酒,并赠给她许多锦绸。西王母则向穆王献唱了一首“白云歌”,表示了希望他继相来访的殷勤情意。后因以“白云歌”为情好惜别的典故。

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长风吹月渡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这里的“白云”即当借用“白云歌”之事,以抒发诗人惜别之情怀。

为您推荐

白云乡(典故)

旧题汉·伶玄《飞燕外传》:“是夜进合德(赵宜主飞燕之妹。江都王协律舍人冯万金与江都王孙女姑苏公主江都中尉赵曼妻私通,一产二女,长曰宜主,次曰合德,都冒姓赵),帝大悦(帝指汉成帝刘骜),以辅属体(辅,颊骨,此指面颊;属,此指接触)..

白云苍狗(典故)

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卷三三《可叹》诗:“天上浮云如(一作“似”)白衣,斯须改变为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无事无不有……” 这首七古是诗人为他当时一位朋友王季友写的。王季友家贫,早年以卖履谋生,他博览群..

白战(典故)

宋·苏轼《聚星堂雪诗》序:“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忠公,作守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于艰难中特出奇丽。” 欧阳修为颍州太守时,曾与客会饮,作咏雪诗,规定禁用一类常用形容雪的字眼。后苏轼继作太守,一日适逢下雪,也邀..

百步穿杨(射叶)(典故)

白足(典故)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释昙始》:“义熙初,复还关中,开导三辅。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 东晋时有个叫昙始的和尚,多年夜间坐着不睡,在污泥中行走,脚还是白的,后称和尚为白足。 后以白足为僧..

百尺楼(求田问舍 元龙高卧 上下床)(典故)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魏书·吕布传》附“陈登”载:东汉末年,许汜(汜音sì)与刘备在谈到陈登(字元龙)时,“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

百尺竿头(典故)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教坊有王大娘者,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状瀛洲、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于其间,歌舞不辍……” 后因以“百尺竿头”喻空中杂技,如宋·晏殊《题咏上竿伎》:“百尺竿头褭褭身(褭,音niǎo,柔弱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