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楼(求田问舍 元龙高卧 上下床)(典故)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魏书·吕布传》附“陈登”载:东汉末年,许汜(汜音sì)与刘备在谈到陈登(字元龙)时,“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这是说许汜只知买田置屋,为个人利益打算,没有远大志向),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刘备自指),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

许汜身为国士,计较小节,诽谤志士,故刘备予以责讽。并说,如果我是“陈登,不但不让你睡下床,我简直要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在地下呢!”

后以“百尺楼”喻指登高望远,眼界开阔。

宋·陆游《秋思》诗:“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以“上下床”比喻人或事高下悬殊。元方回《桐江续集》卷十五《追和艮轩俞同年题程一甫诗卷》诗:“人物真高绝,何徒上下床。”后称人待客简慢,多用“元龙高卧”,也本源于此事。

而“求田问舍”,则用以讥讽人只知追求私利,没有远大志向,精神风格低下。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为您推荐

百二山河(百二关山、百二秦关)(典故)

《史记·高祖本纪》:“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唐..

百口累(典故)

《晋书·周传》:“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直入不顾。 ” 东晋时,王敦造反,敦的堂弟王导在朝廷任丞相而害怕受到牵连,故带领族人上朝请罪。在朝门之外,他以..

百里才(典故)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生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治中和别驾都是州刺史的助理官),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生,先..

百炼钢(典故)

百两迓(百两归)(典故)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汉·毛氏传:“百两,百乘也。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者百乘。”东汉·郑玄笺:“御,迎也。” 百两迓,即百辆车迎迓,由“百两御”来。上面所引为《鹊巢》首章,意..

百人会(典故)

《世说新语·宠礼》:“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 东晋着作郎伏滔,因为在晋孝武帝召集的西堂朝会上受到恩宠,回..

百舍重趼(典故)

《庄子·天道》:“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 过去讲宿一夜为一舍,趼则是指脚掌因久行受摩擦而生的硬皮。旅宿百夜,脚底的老皮上又长了新趼。 后以百舍重趼喻指长途奔走,十分辛劳。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