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典故)

《后汉书·应奉传》注引谢承《后汉书》:“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东汉人应奉,有一次去拜见彭城相袁贺。袁贺因事外出,家门关闭。

应奉上前叫门,里面有一造车匠,开门露出半个脸来瞥了一眼,说主人不在,便将大门关上。应奉只得怅然而去。

事过数十年,应奉做了武陵太守,一天在路上碰到那个车匠,仍然认得,并热情和车匠打招呼。后因用为有一面之识或初次相识的典故。

唐·李商隐《会昌一品集序》:“车匠胡奴,罔迷于半面。”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为您推荐

半面之旧(典故)

《后汉书·应奉传》唐·李贤注引:“谢承书曰:‘……造车匠于内开扇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 应奉记忆力很好,有个车匠曾在门中露半面看他,几十年后,在路上见到那个车匠,应奉还认识并与他..

半人(一人又半)(典故)

《晋书·习凿齿传》:“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着称。”“后以脚疾,遂废于里巷。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 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

半面妆(典故)

《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南朝梁元帝是一只瞎眼。徐妃只梳半面化妆等他的到来。元帝看见她以后就气走了。半面妆即半面化妆,亦简作半妆。 后用..

半死桐(半死心、半死龙门树)(典故)

半闲堂(蟋蟀堂)(典故)

《宋史·贾似道传》:“贾似道,字师宪。南宋理宗、度宗时权相,曾赐第西湖葛岭,筑半闲堂、多宝阁,聚敛珍宝器物,在半闲堂与姬妾、狎客斗蟋蟀取乐。……” 南宋末年,贾似道以姊为贵妃,累官左丞相,兼枢密使。 他专政国事、荒淫..

半仙之戏(典故)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半仙之戏》:“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鞦,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 ” 唐玄宗天宝年间,每到寒食节,叫宫女们打秋千,玄宗称这为半仙之戏。因在半空荡漾,翩翩若仙,故名。亦为游戏之..

半毡(典故)

《南史·江革传》:“(谢朓)尝行还过候革(过,经过;候,探访),时大寒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其所着襦(短袄),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江革,南朝梁考城人,字休映。少年孤贫,然好学不倦,从这个赠襦割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