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额眉(典故)

《后汉书·马援传》附《马廖传》:“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四方且半额”作“四方画半额”。(据《太平御览》卷四九五引)

半额眉,是指画眉甚长,竟达半额。

汉时长安妇女好画长眉,四方效仿,越画越长。后用为咏女妆赶时髦之典。

唐·罗虬《比红儿诗》其二十三:“只如花下红几态,不藉诚中半额眉。”

为您推荐

半人(一人又半)(典故)

《晋书·习凿齿传》:“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着称。”“后以脚疾,遂废于里巷。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 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

半面妆(典故)

《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南朝梁元帝是一只瞎眼。徐妃只梳半面化妆等他的到来。元帝看见她以后就气走了。半面妆即半面化妆,亦简作半妆。 后用..

半死桐(半死心、半死龙门树)(典故)

《文选》卷三十四汉·枚叔(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使琴挚斫斩以为琴。 ” 汉·枚乘在《七发》中,提到龙门有半..

半闲堂(蟋蟀堂)(典故)

半仙之戏(典故)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半仙之戏》:“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鞦,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 ” 唐玄宗天宝年间,每到寒食节,叫宫女们打秋千,玄宗称这为半仙之戏。因在半空荡漾,翩翩若仙,故名。亦为游戏之..

半毡(典故)

《南史·江革传》:“(谢朓)尝行还过候革(过,经过;候,探访),时大寒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其所着襦(短袄),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江革,南朝梁考城人,字休映。少年孤贫,然好学不倦,从这个赠襦割毡的故事..

伴食宰相(典故)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卢怀慎传》: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唐朝卢怀慎官居黄门监,和姚崇都在相位。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及姚崇,遇事都让姚作主,时人称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