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殉汉(典故)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绶。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



三国蜀北地王刘谌(刘禅子)力主战,不降魏。

遂哭于先帝之庙,杀妻后自刎。后因用为咏殉烈壮士之典。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二《太祖平滇》:“大义自裁,誓不反顾,则北地刘谌犹能殉汉,乌孙公主义不忘隋。”

为您推荐

北方竫人(典故)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小人国,名靖人。”晋·郭璞注:“《诗含神雾》曰:‘东北极有人长九寸。’殆谓此小人也。或作竫,音同。”《列子·汤问》:“东北极有人名曰竫人,长九寸。”晋·张湛注:“见《山海经》”。 古代神话..

北斗喉舌(典故)

《后汉书·李固传》:“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斗斟酌元气,运平四时。 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 东汉人李固,曾用北斗为天的喉舌比喻尚书为皇帝的喉舌。 后用..

北郭生(典故)

《后汉书·廖扶传》:“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遂绝志世外。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谶纬、风角、推步之术。州郡公府辟召皆不应……常居先人冢侧,未曾入城市。”“当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 东汉汝南平舆人廖扶,精研经典,..

北郭骚(北郭贫)(典故)

北海术(典故)

《文选》卷三十一江淹《杂体诗·潘黄门》唐·李善注引《列异传》:“北海营陵有道人,能使人与死人相见。同郡人,妇死已数年,闻而往见之曰:‘愿令我一见死人不恨。’遂教其见之。于是与妇人相见,言语悲喜,恩情如生,良久乃闻鼓声..

北里(典故)

唐·孙《北里志》:“平康里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聚也。 ” 唐代京城长安有平康里,因在城北,故称北里。又其是妓女聚居之地,故后称妓院所在地为北里。 《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

北邙山(邙山)(典故)

《后汉书·桓帝邓皇后纪》:“诏废后,送暴室,以忧死。立七年。葬于北邙。”《乐府诗集·新乐府词·北邙行》题解引晋·张协《登北邙赋》:“坟陇叠,棋布星罗……壮汉氏之所营,望五陵之嵬峨。 ” 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东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