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剖心(典故)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殷本纪》:“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迺(同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商纣无道,淫乱暴虐,残害忠良。

比干直言谏纣,纣王大怒,便剖取比干心,看是否七窍玲珑。《史记·宋微子世家》也有比干剖心的记载。

后常借这个典故抒发忠臣苦谏,枉遭杀害的怨愤。

宋·陆游《书愤》诗:“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为您推荐

比肩人(典故)

元·林坤《诚斋杂记》卷上:“海盐陆东美妻朱氏有容止,夫妇相重,寸步不相离,时人号为‘比肩人’。后死合葬,冢上生梓树同根,二身相抱而合成一树,每有双燕常宿于上。孙权封其里曰‘比肩’,墓曰‘双梓’。后子弘与妻张氏亦相爱慕..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典故)

《后汉书·赵岐传》李贤注引《三辅决录》:“英颇自矜高,与朱赐书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 下方即下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指虽然不如比自己强的,但却超过比自己差的,表示满足于现状的中游思想。 亦作“上..

比玉(典故)

《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白驹》诗咏及喂白驹的生刍,称美白驹的主人品德如玉。 唐·于结《赋得生刍一束》:“比玉人应重,为刍物自轻。” 《世说新语·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

彼一时,此一时(典故)

比屋封(典故)

汉·陆贾《新语·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 所谓“可比屋而封”是说由于时处圣明之朝,社会教育以德化民,社会风尚淳美,这样人们都是有德行的贤人,故比屋而封赠亦不为妄。后用为咏..

庀具见贫(典故)

《左传·襄公五年》:“季文子卒。大夫入敛,公在位。宰庀(音bǐ,具备)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晋·杜预注:“庀,具也。 ” 春秋..

笔参造化(典故)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颂扬韩荆州“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极言其思想深刻而文笔精妙。君侯:韩朝宗,任荆州刺史。 侔(音móu):相等。 究:深入探索。 天人:指自然与社会的精微。后以此赞扬人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