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菽麦(典故)

《左传·成公十八年》:“十八年春,……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庚午,盟而入,馆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宫。逐不臣者七人。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鲁成公十八年春天,晋厉公被杀,大臣迎孙周立为新君,这就是晋悼公。晋悼公有一位哥哥是个白痴,连豆和麦都不能分辨,故不能立为君主。后以“不辨菽麦”形容极为愚昧无知。

《艺文类聚》卷七五引南朝·梁·陶弘景《相经序》:“或颖惠若神,仅至龆龀;或不变菽麦,更保黄耇(音gǒu,老年,或作耈)。”

为您推荐

不德将鹿(典故)

《左传·文公十七年》:郑子家为书与晋之赵宣子曰:“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晋·杜预注:“以德加己,则以人道相事。”“言急则欲荫茠于楚,如鹿赴险。” 春秋时,晋灵公对郑穆公不悦,郑子..

不材之木(樗木不材)(典故)

《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絜(度,衡量)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通傍,近)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

不出五日(典故)

《汉书·陈汤传》:“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因对曰:‘已解矣!’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 汉时,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丞相、大将军等议数日不决。上召见陈汤,征求..

不安于室(典故)

不记马(典故)

《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晋·王徽之..

不读律(典故)

《三国志·魏书·陈矫传》附《陈本》:“子本嗣,历位九卿。所在操纲领,举大体,能使群下自尽。有统御之才,不亲小事,不读法律而得廷尉之称,优于司马岐等,精练文理。……” 三国时,魏陈本,位至九卿。所在处能提纲挈领,统率部下,很..

不见睫毛(目论)(典故)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同耗)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 战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