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材之木(樗木不材)(典故)

《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絜(度,衡量)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通傍,近)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行,不肯视,何耶·’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樗木为散材)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松心木为,膏液渗出如木粘人),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

后用“不材之木”或“樗栎”比喻徒有其表的无用之材,常用为自谦之词。

唐·欧阳詹《寓兴》诗:“桃李有奇质,樗栎无妙姿。”(见《欧阳行周集》)

为您推荐

不出五日(典故)

《汉书·陈汤传》:“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因对曰:‘已解矣!’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 汉时,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丞相、大将军等议数日不决。上召见陈汤,征求..

不安于室(典故)

《诗经·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笺:“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后遂用为已婚妇女思有外遇或寡妇意欲再嫁的婉词。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古人二十而嫁,养到第七个儿子,又长大了,那母亲..

不记马(典故)

《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晋·王徽之..

不读律(典故)

不见睫毛(目论)(典故)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同耗)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 战国楚..

不讳之变(典故)

《战国策·魏策一》:“公叔(痤)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汉书·丙吉传》:“五凤三年春,吉病笃,上自临问吉曰:‘君即有不讳,谁可以自代者·’”颜师古注:“不讳,言死不可复讳也。 ” 人死是不可避免的,故无可忌讳。后因以..

不可端倪(典故)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张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唐·张旭,着名书法家,世称其为“草圣”。韩愈称赞张旭书法鬼斧神工,变化莫测。 后遂以“不可端倪”为称誉书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