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德将鹿(典故)

《左传·文公十七年》:郑子家为书与晋之赵宣子曰:“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晋·杜预注:“以德加己,则以人道相事。”“言急则欲荫茠于楚,如鹿赴险。”

春秋时,晋灵公对郑穆公不悦,郑子家(公子归生)写信给赵宣子(赵盾),说如不以德对郑,郑将如鹿被逼,只有铤而走险。后用为咏德政化民或咏铤而走险之典。

唐·畅当《自平阳馆赴郡》诗:“德绥及吾民,不德将鹿矣。”

为您推荐

不安于室(典故)

《诗经·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笺:“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后遂用为已婚妇女思有外遇或寡妇意欲再嫁的婉词。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古人二十而嫁,养到第七个儿子,又长大了,那母亲..

不记马(典故)

《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晋·王徽之..

不读律(典故)

《三国志·魏书·陈矫传》附《陈本》:“子本嗣,历位九卿。所在操纲领,举大体,能使群下自尽。有统御之才,不亲小事,不读法律而得廷尉之称,优于司马岐等,精练文理。……” 三国时,魏陈本,位至九卿。所在处能提纲挈领,统率部下,很..

不见睫毛(目论)(典故)

不讳之变(典故)

《战国策·魏策一》:“公叔(痤)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汉书·丙吉传》:“五凤三年春,吉病笃,上自临问吉曰:‘君即有不讳,谁可以自代者·’”颜师古注:“不讳,言死不可复讳也。 ” 人死是不可避免的,故无可忌讳。后因以..

不可端倪(典故)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张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唐·张旭,着名书法家,世称其为“草圣”。韩愈称赞张旭书法鬼斧神工,变化莫测。 后遂以“不可端倪”为称誉书法、文..

不道前恩(典故)

《汉书·丙吉传》:“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 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 汉·丙吉原先在京师任监狱官时,曾出力保护宣帝,后又建议大将军霍光迎武帝曾孙病已(宣帝)为皇帝。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