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五日(典故)

《汉书·陈汤传》:“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因对曰:‘已解矣!’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

汉时,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丞相、大将军等议数日不决。上召见陈汤,征求看法,汤答道:不出五日,便有好消息传来。

后以此咏有先见之明的典故。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定拆号日喜而有作》:“挽须预想诸儿喜,倒指犹为五日留。”

为您推荐

不读律(典故)

《三国志·魏书·陈矫传》附《陈本》:“子本嗣,历位九卿。所在操纲领,举大体,能使群下自尽。有统御之才,不亲小事,不读法律而得廷尉之称,优于司马岐等,精练文理。……” 三国时,魏陈本,位至九卿。所在处能提纲挈领,统率部下,很..

不见睫毛(目论)(典故)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同耗)毛而不见其睫也。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 战国楚..

不讳之变(典故)

《战国策·魏策一》:“公叔(痤)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汉书·丙吉传》:“五凤三年春,吉病笃,上自临问吉曰:‘君即有不讳,谁可以自代者·’”颜师古注:“不讳,言死不可复讳也。 ” 人死是不可避免的,故无可忌讳。后因以..

不可端倪(典故)

不道前恩(典故)

《汉书·丙吉传》:“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 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 汉·丙吉原先在京师任监狱官时,曾出力保护宣帝,后又建议大将军霍光迎武帝曾孙病已(宣帝)为皇帝。但..

不可同日而语(典故)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二》载:战国末期,纵横家苏秦以合纵之策说赵国国王。 他说,如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联合抗秦,秦必可破;否则,只有向秦投降。苏秦原话是:“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不肯过江东(典故)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音yǐ,整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