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醴焚枯鱼(典故)

《文选》第二十一卷三国魏·应璩《百一诗》:“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唐·李善注:“蔡邕《与袁公书》曰:‘酌麦醴,燔乾鱼,欣然乐在其中矣。’”

《百一诗》咏归隐田园生活。“酌醴焚枯鱼”是具体描述喝甜酒,吃烤鱼的情趣。

诗句从蔡邕文脱化而出。后用为咏田园生活自适自乐之典。

唐·杨炯《和石侍御山庄》:“萧然隔城市,酌醴焚枯鱼。”

为您推荐

擢发难数(典故)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战国时,魏人范睢跟随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 齐襄王听说范睢有口辩之才,特地赐他金千斤和牛酒,范睢辞谢不敢接受。须贾因此怀疑范睢把魏国的机密泄露出去,回国后便把这件事告诉了魏相魏齐。范睢..

斲棺(典故)

《左传·宣公十年》:“楚子伐郑,晋士会救郑,逐楚师于颍北。诸侯之师戍郑。郑子家卒,郑人讨幽公之乱,斲(同斫zhuó砍,削。 )子家之棺,而逐其族,改葬幽公,谥之曰灵。 ” 楚人伐郑,晋派兵救援赶走楚军。诸侯军联防进驻郑地。郑..

浊泥清尘(典故)

三国魏·曹植《曹植集》卷二《七哀》:“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三国魏·曹植曾在《七哀》诗中用“清路尘”和“浊水泥”比喻地位相差很大的夫妻。后遂用为遭际不同..

濯缨(沧浪之水)(典故)

缁衣(典故)

《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授予子之粲兮。……缁衣之蔗兮,敝、予又改为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序》:“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

缁衣诸侯(典故)

《论语·乡党》:“缁衣羔裘。”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引东汉·郑玄《注》云:“缁衣羔裘,诸侯侍朝之服,亦卿大夫士祭于君之服。其服缁布衣而素裳。 ” 缁衣,黑布衣,为古代诸侯的朝服,故有“缁衣诸侯”之语。后用以喻指州..

子犯有言(典故)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子犯以璧授公子(重耳)曰:‘臣负羁线,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 ” 子犯,是晋公子重耳(晋文公)的舅舅,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