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空衣(典故)

《战国策·赵策一》载:春秋时,晋毕阳的孙子豫让,投奔知伯后,知伯很宠爱他。

后来赵襄子杀死了知伯,并且拿他的头颅作为饮器。豫让为了给知伯报仇,便漆身吞炭,改变音容,伺机刺杀赵襄子,未遂。后来,在一座桥下行刺时,被赵襄子抓获,他对赵襄子说:“‘臣闻明主不掩之人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指前次行刺被释),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指本次行刺),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指虽有此心,但不敢希望能达到目的),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

’遂伏剑而死……”

此事又见《史记·刺客列传·豫让传》。

豫让为智伯报仇,两次刺杀赵襄子不成,提出“斩空衣”,不过是象征性地为知伯报了仇,安慰自己的心。后因以“斩空衣”用为为知己报仇精神执着的典故,也可以比喻报仇不果。

唐李白《东海有勇妇》诗:“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为您推荐

斩蛟剑(刺蛟)(典故)

《淮南子·道应训》:“荆有佽非,得宝剑于干队。还反度江,至于中流,阳侯之波,两蛟侠绕其船。佽非谓枻船者曰:‘尝有如此而得活者乎·’对曰:‘未尝见也。’于是佽非暝目,勃然攘臂拔剑曰:‘武士可以仁义之礼说也,不可劫而夺也。此..

斩马剑(典故)

《汉书·朱云传》:“(朱云上书曰)请赐上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汉成帝时帝师张禹为丞相,不能有所作为,朱云前以罪废锢,乃上书要求惩办张禹。“斩马剑”以其锋利断马而得名,因藏于少府属官尚方,故俗称尚方宝剑。..

斩楼兰(典故)

《汉书·西域传》:“元凤四年(元凤是汉昭帝刘弗陵的年号,四年为公元七十七年),大将军霍光白(向昭帝奏说)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指楼兰国)王。介子轻(轻装)将勇敢士,赍(音jì,携带)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既至楼兰,诈其王欲..

展草之恩(沾草恩)(典故)

斩丝(高洋斩丝)(典故)

《北史·齐本纪中·显祖文宣帝纪》:“显祖文宣皇帝讳洋,字子进,神武(注:齐太祖高欢)第二子,文襄之母弟也(注:世宗文襄帝名高澄)。……内虽明敏,貌若不足,文襄每嗤之曰:‘此人亦得富贵,相法亦何由可解。’神武以帝貌陋,神彩不甚发..

展骥足(典故)

《三国志·蜀·庞统传》:“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注:治中、别驾为州刺史的助理官),始当展其骥足耳。’” 庞统..

展禽见抑(典故)

《左传·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爱居,三不知也。 ’” 孔子评论说,臧文仲(鲁大夫)有三件事做得不仁,有三件事做得不聪明。 三不仁是:一是使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