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典故)

“折柳”,或“折杨柳”是古代乐曲名,乐府诗题有《折杨柳》。

北朝乐府民歌《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犹言行坐,躞蹀是小步行走的样子;座,同坐)吹长笛(行者和坐者都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诗。

折柳赠别,是古代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折柳便是留客的意思;行客自己折柳,自然也是惜别的表示。

晋太康末,京洛有《折杨柳》之歌。

在《乐府诗集》中,所收集的六朝梁、陈及唐人“折杨柳”曲有二十余首,其中大多是伤别之辞,而怀念边戍征人之作尤多。故诗文中常用“折柳”为惜别的典故,也用为送别或赠别的代称。

南朝梁元帝(萧绎)《玄览赋》:“已寤歌于‘折柳’,复行吟而‘采莲’。”(《文苑英华》一二六)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又权德舆《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雍陶《折柳桥》诗:“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为您推荐

谪仙人(典故)

《新唐书·李白传》:“李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又《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

谪守天厨(典故)

晋·葛洪《抱朴子·祛惑篇》:“……昔淮南王刘安,升天见上帝,而箕坐大言,自称寡人,遂见谪守天厨三年。 汉淮南王刘安,成为神仙后,在上帝御前,傲慢无礼,故被罚看守天庭厨房三年。“谪守天厨”后用指仙人被处罚。 宋·苏轼《..

磔鼠治狱(鼠狱)(典故)

《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传》:“张汤者,杜(即后来所称的杜陵,地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官名,多作佐吏之称),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鞭打,或用杖击)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爰,换。..

赭君山(典故)

赭汙捕盗(典故)

《汉书·张敞传》:“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偷惊骇,愿一切受署(受署,暂充官职)。’敞皆以为吏,遣归休。..

真妃餐霞(含“仙童取露”)(典故)

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二:“六月二十九日九华真妃授书曰:景应双粲,云会元落(元,同玄)。龙秀五空,採琼阆台。长歌灵幙,焕启玉扉。渺矣遗世,与世长辞。霞轸绛波,电赴紫栖。共携清响之外,同游云秀广,岂不善乎!岂不乐哉!日者霞之..

折胶(胶折)(典故)

《汉书·晁错传》:“欲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三国魏·苏林注:“秋气至,胶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为候而出军。” 胶是制弓弩的材料,需要干燥,怕潮湿,秋季干凉胶劲而可曲,故秋季可折胶制弓,匈奴常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