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典故)

《论语·宪问》(卷七):“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

鲁国看守城门的人讽刺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碰壁还要坚持下去。

后因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比喻意志坚强,也转以比喻固执倔犟。

章炳麟《致伯中书十四》:“吾辈固知其不可而为之耳。”

为您推荐

知琼梦(典故)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魏济北郡从事掾弦超,字义起。以嘉平(魏齐王曹芳年号,为公元二四九一二五四年)中夜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天上玉女,东郡人,姓成公字知琼,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夫。 超当其梦也,精爽感悟..

知丘(典故)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孔子遭厄运而作《春秋》,其..

知荣知辱(典故)

《老子》:“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或作恒)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璞。” 这七句话的意思是:认识了荣耀,却坚守卑辱,宁愿处于卑下的地位。 处于卑下地位,常德才能充裕具备。常德充裕具备了,于是才能返璞归真..

知津莫问津(典故)

知天命(典故)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十五岁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三十岁而能自立为人,四十岁能明了事理之所当然而..

知时鹤(典故)

《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东汉·高诱注:“鹤夜半而鸣也,以无智谋不能免于鼎俎。” “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这意思是说,鹤虽知时,但缺少智谋,因此最终难免被人杀而食用。后以鹤喻人,喻指喻..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典故)

宋·苏洵《衡论上·远虑》:“圣人之任腹心之臣也。尊之如父师,爱之如兄弟,握手入卧内,同起居寝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指凡是知道的事情全说出来,凡是说出来的事情则毫无保留。后因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知之必言,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