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琼梦(典故)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魏济北郡从事掾弦超,字义起。以嘉平(魏齐王曹芳年号,为公元二四九一二五四年)中夜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天上玉女,东郡人,姓成公字知琼,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夫。

超当其梦也,精爽感悟,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如此三、四夕。

一旦,显然来游,驾辎軿车(軿,音píng古时有帷幕的车子,多为妇女所乘),从八婢,服绫罗绮绣之衣,姿颜容体,状若飞仙。自言年七十,视之如十五、六女。车上有壶、榼(榼,音kē,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青白瑠璃五具。饮啖奇异,馔具醴酒,与超共饮食。

谓超曰:‘我,天上玉女,见遣下嫁,故来从君。不谓君德,宿时感运,宜为夫妇。

不能有益,亦不能为损。然往来常可得驾轻车,乘肥马;饮食常可得远味异膳;缯素常可得充用不乏。

然我神人,不为君生子,亦无妒忌之性,不害君婚姻之义。’遂为夫妇。”

这是一个美妙的人神结合的故事。

说的是魏嘉平年间,书生弦超夜半独宿,忽然他梦见一位神女名叫知琼,谪降人间,要求和他共结夫妇之好。后果然在一天早上,携带车马侍从,服玩奇好来到超室,陈列酒肴,与之共饮。她告诉弦超,说有肥马轻车常可往来,吃穿也不乏用,只是不能生育子嗣,更无有忌妒之心,故不妨碍正常婚媾。

并赠诗一首,略陈曲衷。七、八年后,父母另为弦超娶妻,知琼始求离去。

相别之时,不胜悲怆。离去五年后,超在济北鱼山下,又见到了知琼,分离既久,悲喜交集。

于是,二人一同乘车至洛阳,重续伉俪之好。

知琼本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名。

后常以知琼事比喻偕婚姻之事,又时与妓关联歌咏。

唐·刘禹锡《夔州窦员外使君见示悼妓诗……》:“寂寞鱼山青草里,何人更立智琼祠。”

为您推荐

知荣知辱(典故)

《老子》:“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或作恒)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璞。” 这七句话的意思是:认识了荣耀,却坚守卑辱,宁愿处于卑下的地位。 处于卑下地位,常德才能充裕具备。常德充裕具备了,于是才能返璞归真..

知津莫问津(典故)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 长沮和桀溺两隐士正在耕田,孔子经过他们身旁,叫子路去..

知天命(典故)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十五岁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三十岁而能自立为人,四十岁能明了事理之所当然而..

知时鹤(典故)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典故)

宋·苏洵《衡论上·远虑》:“圣人之任腹心之臣也。尊之如父师,爱之如兄弟,握手入卧内,同起居寝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指凡是知道的事情全说出来,凡是说出来的事情则毫无保留。后因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知之必言,言之..

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一未睹其二、知其一不达其二)(典故)

《诗经·小稚·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战国策·赵策三》:“楼缓曰:‘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此指对事物只有偏面了解,后因用..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典故)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指人知道满足,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到侮辱;能够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因过度贪求而遭遇危险。后因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为知足不受辱,知度不遭险之典故。宋·苏轼《黄州安国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