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与赵兵相拒长平,……赵使廉颇将,……赵军坚壁不战,……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括军数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战国末年,赵王不听蔺相如、赵括母的劝阻,坚持任命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赵括虽自幼熟读兵书,却是夸夸其谈,不能切合实战之用,长平一战,使赵军四十余万被秦将白起击败,尽皆坑杀,归于瓦解。此是“纸上谈兵”典事之源。至于“纸上谈兵”之文,却应是东汉造纸术出现以后的事。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七《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二写道:“朕(宋真宗)尝见儒人谈兵,不过讲之于樽俎砚席之间,于文字则引孙、吴,述形势皆闲暇清论可也,责之于用,则临事罕见有成效者。”“纸上谈兵”之意显而易见。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四三《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已见“纸上”之文。现在所知道的,“纸上兵”的定型,见明·刘三吾《刘坦斋先生文集》卷下《七律·湖南杂咏》:“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后又演变为“纸上谈兵”的成语形式,常用指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理论、言论、计划等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现在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