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心之论(典故)

《后汉书·霍谓传》:“谓闻《春秋》议,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李贤注:“晋史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此赦事诛意也。”其意为:春秋晋国赵盾放纵弑君的乱臣贼子,所以史官在史书上写他杀君。

诛心:谴责人心。后因以“诛心之论”作为只推究其用心而定罪,不看实际行动而批评和议论别人动机的典故。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青钿道:‘这几句所讲垂钓、博奕都切题,就只丽辉姐姐撕牌二字未免不切’。紫芝道:‘妹妹,你那里晓得,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

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为您推荐

竹宫望拜(典故)

《汉书·礼乐志》:“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三国吴·韦昭注:“以竹为宫,天子居中。”唐·颜师古注:“《汉旧仪..

猪龙(典故)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下:“(唐玄宗)尝与安禄山夜燕(宴),禄山醉卧,化为一猪而龙首。左右遽告帝。帝曰:‘此猪龙,无能为。’终不杀,卒乱中国。” 唐朝安禄山在酒醉后化为猪身龙头。 后因以指代安禄山之典。 宋·范大..

竹林七贤(典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玡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阮籍、嵇..

竹林宴(典故)

竹马细侯(竹马拜迎、竹马、细侯竹马)(典故)

《后汉书·郭伋传》:“乃调伋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运来’。 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

竹马之好(典故)

晋·张华《博物志》(佚文):“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 (据《锦绣万花谷》卷十六引)《世说新语·方正》:“诸葛靓……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靓。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 ,礼毕,酒酣,帝曰:‘卿故..

竹头木屑(储木不弃)(典故)

《世说新语·政事》:“陶公(陶侃)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厅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桓温)伐蜀,装船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