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客(秦逐客、秦客)(典故)

《史记·李斯传》:“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

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李斯为丞相。”

战国时,秦始皇对他国来秦的谋士起了疑心,遂下逐客令。楚人李斯上书论逐客令的错误。秦王采纳他的主张遂废除了驱逐客卿的命令。后遂用为典实。

唐·张继《洛阳作》诗:“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为您推荐

舳舻千里(典故)

《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舳:船后持舵处。舻:船前刺棹处。 形容船只很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后因以“舳舻千里”为船只很多,千里不绝之典故。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主父西游(典故)

《汉书·主父偃传》:“游齐诸子间,诸儒生相与排傧,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客甚困。以诸侯莫足游者,元光元年,乃西入关见卫将军。 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

主诺(典故)

《后汉书·党锢传序》:“后汝南太守宗资任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瑨亦委功曹岑晊,二郡又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 主诺,即主画诺之省称。画诺,在文书上签字,表示同意照办。 东汉汝南太守宗资,拉拢朋..

主文谲谏(典故)

主忧臣辱(典故)

《史记·范睢列传》:“秦昭王临朝叹息。应侯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 ’” 古人事主忠君的思想极为浓厚。如果君主有忧虑之事,说明作臣子的没有尽职而感到羞辱;如果君主遭难受辱,说明..

烛影斧声(典故)

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 饮迄,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

烛龙(典故)

《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能请致风雨),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烛龙为传说中的神名,它闭上眼睛是黑夜,睁开眼睛是白天。屈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