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周立民对巴金与朋友来往书信的学术研究随笔。作为巴金研究会的骨干,周立民与巴金作品、巴金家人的联系非常密切,掌握了许多一手材料。本书就是从巴金与朋友的来往书信为例,让读者了解巴金与朋友沟通和交流的情况。这些书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国家大事到文坛风云,乃至个人情感等,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和活跃在那个时代的背影大有帮助。从这些书信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巴金和巴金朋友们的不同性格、气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朋友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无法绕开的作家,他们是胡风、萧军、郑振铎、师陀、方令孺、丁玲、黄裳、黎烈文、王匡。
书籍特色
书信在中国古代有“尺牍”、“尺素”、“尺笺”之称,“尺”可以看出它的小,作为个人之间的文字交流,它的私密性似乎也不足以承担大历史的描述,更何况,书信中信息芜杂、内容零碎,更给人难以“补天”的感觉。然而,书信的这些“短处”也恰恰是它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可以帮助我们复原具体的历史情境,勾勒出历史巨浪不曾吞噬的枝枝节节,也有个人化的微妙小情调……从另外一面看,大历史缺了它们的支持,那只能是空空的一张皮。
以巴金与友朋的来往书简为例,或许,当年友朋间不经意的几句话,今天都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助于揭开很多历史疑点。至于那些涉及编辑、出版的大量书信,则更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因为对于编辑、出版而言,人们看到的是它的成果,而背后的编辑、出版、营销的过程常常在时间中被淹没,编者和作者的书信往来则多少可以打捞出这背后的枝枝节节,甚至补充了出版史的空白……书信中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国家大事到文坛风云,乃至个人情感等,对于了解那渐渐远去的时代和活跃在那个时代中的身影大有帮助。抛除这些,它们还有趣,哪怕大不相同的笔迹也能看出写信人的不同性格、气质,笔画之间还留有不知多少的想象空间……
作者简介
周立民(1973—)辽宁大连人。1996年大学毕业后曾任职机关、报社。2002—2007年为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博士。2007年进入上海市作协工作,现为巴金研究会副秘书长。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另一个巴金》、《巴金手册》、《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新世纪文学论稿》、《五四之子的世纪之旅——巴金评传》等,谈话录《冯骥才周立民对谈录》。主编有“老上海期刊经典系列”《漫画生活》、《文学季刊》、《文学月刊》等文献资料,以及《月月小说》、《大家文选》等当代文学选本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