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亚”, 这三个“异质”文本通过明显或隐秘的线索相互联系着。巴塔耶意图以此来“描绘真实”, 但并不借助通常所说的“现实主义”手法, 而是通过想象“不可能性”, 或者将小说人物置于色情、消失、死亡、毁灭等情形的考验之下, 或者将诗歌推至一种“暴力状态”, 以此来获得意义, 唤醒主体意识。书籍特色
本书为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乔治 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1897 1962)论及诗歌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由三个文本构成,分别是《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斯纪》。这些由日记、小说、诗歌、文论等不同文体混合而成的文本,晦涩难懂,其意义难以把握。在色情而暴力叙述的外表下,巴塔耶似乎围绕 不可能性 这一核心观念论述了其对于诗歌的看法。他认为 唯有欲望与死亡的*性才能让人获得真相 , 只有仇恨才能抵达真正的诗 ,而诗 不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更不是对某种遥远的可能性的经验 ,诗的目的在于通过词语,召唤 那些无法企及的可能性 ,召唤不可能性,如此诗才具有反抗的暴力。作者简介
乔治 巴塔耶(GeorgesBataille,1897 1962),法国著名哲学家、评论家、小说家,博学多识,思想庞杂,其作品涉及哲学、伦理学、神学、文学、经济学等众多领域。巴塔耶的思想上承尼采、克尔凯郭尔、萨德的批判倾向,下启20世纪后期法国诸家思潮,对福柯、德里达、波德里亚等人的影响尤深,颇具反叛精神,被誉为 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曹丹红,198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99年进入南京大学法语专业学习,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法国文论。已翻译出版《日常生活颂歌》、《柏拉图的理想国》、《身体日记》、《马拉美:塞壬的政治》、《批评与临床》(合译)、《艺术家的责任》(合译)、等多部法国重要文学与社科类著作,并著有《诗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