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中国现代抒情诗中的“叙事性”诗学问题的系统考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抒情诗叙事性研究”的结题成果。笔者从译介、语言、诗体、观念等层面,深入论析了现代抒情诗中“叙事性”的发生机制,具体呈现了现代抒情诗人在叙事性诗学实践中的多元繁杂面目。在此基础上,本书从抒情主体的叙事性话语、情事互动等层面,对叙事性的诗学形态——情境美学展开了理论上的探析。通过追溯“叙事性”的历史演变,本书重绘了现代抒情诗的表意版图的变化,彰显了“叙事性”在现代抒情诗中的诗学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叙事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其意义在于,不仅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现代抒情诗的面貌、特征和本质,而且有助于探索现代诗歌的话语实践与批评视角,还可以由此视角进一步追问现代文学、现代文化的转型问题。书籍特色
本书是对中国现代抒情诗中的 叙事性 诗学问题的系统考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现代抒情诗叙事性研究 的结题成果。笔者从译介、语言、诗体、观念等层面,深入论析了现代抒情诗中 叙事性 的发生机制,具体呈现了现代抒情诗人在叙事性诗学实践中的多元繁杂面目。在此基础上,本书从抒情主体的叙事性话语、情事互动等层面,对叙事性的诗学形态 情境美学展开了理论上的探析。通过追溯 叙事性 的历史演变,本书重绘了现代抒情诗的表意版图的变化,彰显了 叙事性 在现代抒情诗中的诗学意义,进一步明确了 叙事性 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其意义在于,不仅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现代抒情诗的面貌、特征和本质,而且有助于探索现代诗歌的话语实践与批评视角,还可以由此视角进一步追问现代文学、现代文化的转型问题。
作者简介
傅华,女,副教授。1995年7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6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理论研究。2012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12CZW062];2015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15ZDB067]。另外,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2项;参与学术专著、教材的撰写3部;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