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学创作随笔。这是一本有趣的小册子,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一本关于写作的书。整本书是对书的一次反讽,对写作的一次反讽。反讽来自作者的精英主义,入选“黑色幽默”奖也证明了这一点,黑色幽默恰恰是一代精英对时代平庸文化的反讽。书籍是人类表达欲的载体,每本书都是一个个体的表达综合,也几乎每个读者都有写书(表达)的欲望。那为什么没写呢?本书作者给出的是一个精英式的标准,这个精英式的标准反过来也会让读者频频点头,因为他说出了关键两点:1,书有书的金线,遗憾的是绝大部分出版图书都未达到这根金线,这是一个精英式的标准,但也是对的标准,书本该有的标准。2,金线是什么,作者说出了金线的三部分关系组成。以上两点,对当下读者一样受用,对当下图书市场也一样受用。当然,幽默甚至略有点玩世不恭的文体更让论述增色,妙语频频,幽了书籍一默,也幽了图书市场一默,读者可以于嬉笑间被感化到,写书者或潜在的写书者也会被抽到鞭子。书籍特色
“我之所以从没写过一本自己的书,决不是意图和文学一刀两断;我从未把颗粒不收当作实现目标,或把生产乏力当作生产模式。我无意破坏,恰恰相反,我打定主意要遵守图书界的规则。”……
主人公充满创作欲望,却又难以成篇。是什么阻碍了他的写作?与文字的关系?与语言的关系?与自身经历的关系?与自我理想的关系?
短小精悍,博学幽默,这本自称不是书的书以自嘲的笔法,或明或隐地引用、摹仿了近两百位哲人、文豪,在脱口秀般的节奏中设下一个个脑力挑战,抽丝剥茧地解剖写作欲望,令人思考写作与文学的真谛究竟为何。
乌力波文学经典。
法国第三十三届黑色幽默文学大奖获奖作品。
作者简介
马塞尔 贝纳布(Marcel Bénabou)法国作家、历史学家。1939年生于摩洛哥梅克内斯。巴黎第七大学罗马史荣誉教授。著有多部史学及文学作品。1970年,继好友、作家乔治 佩雷克之后加入“潜在文学工场”(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简称“乌力波”),目前任该团体终身临时秘书兼临时终身秘书。哲学家齐奥朗在致作者的信件中称赞:“比嘲讽更,我认为只有自嘲,您恰恰精于此道。在一个不待见这类优点的国度,只怕您的书未必能获得与之相称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