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05年以来,主编杨炼与威廉 赫伯特成功策划了中英诗人若干次面对面的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共同基础,是中英诗人互译项目,诗人们坐在一起,通过讨论,切入原创诗作的一切内在层次:人生经验的、诗歌观念的、形式创造上的、语言学实验上的,并用对原创的理解,激发译文的创造性能量,从而产生了一大批精彩的翻译诗作。2013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英国著名的shearsman出版社,在互译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联手推出《大海的第三岸——中英诗人互译诗选》,在中国和英国以中、英双语同时出版。
中外诗人互相翻译,犹如古典诗人彼此唱和,既见友情,更像竞争。诗人的敏感,体现于细品原作之妙;诗人的思想,还原为对诗意闪电般的理解;诗人的创造力,呈现在用译文揭示原作的精湛——时而,比原作还精湛!
变小的世界,令不同语言的诗歌互相碰撞,其激烈、深刻的程度令人兴奋。而这部诗选,将让诗歌翻译为文化交流提供一种范本,它的意义,将远远超出中、英两个语言……
书籍特色
瓦尔特称翻译为“第三种语言”,既不同于原文,又不同于普通外文,而是两者之外独具一格的东西。正像铜锡混合成青铜,避开了铜之脆和锡之软,却变得既硬且韧,像另一种元素。精选在这本诗选中的作品,堪称一种小结,展示了过去历年来中英诗人交流的成果。本诗集收录了多位当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及译文,他们是姜涛,冷霜,唐晓渡,王小妮,西川,萧开愚,严力,杨炼,杨小滨,于坚,臧棣,翟永明,张炜、周瓒,以及安敏轩,托尼?巴恩斯通,波丽?克拉克,简妮芬?克劳馥,安东尼?邓恩,威廉?赫伯特,肖恩?奥布莱恩,帕斯卡尔?帕蒂,菲奥娜?辛普森,施加彰,乔治?塞尔特斯和约书业?维尔纳。
作者简介
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十一岁起经历文化大革命。七十 年代后期开始写诗。1978年成为著名文学杂志《今天》主要作者之一。1983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其后,作品被介绍到海外,并受邀到欧洲各国朗 诵。1987年,被中国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同年在北京与芒克、多多、唐晓渡等创立“幸存者”诗人俱乐部,并编辑首期《幸存者》杂志。1988 年,应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委员会邀请,前往澳洲访问一年,其后,开始了他的世界性写作生涯。威廉 尼尔 赫伯特,1961年出生于邓迪,在邓迪和牛津大学的布拉森诺斯学院完成教育。在牛津大学他出版了研究苏格兰诗人休 麦克迪尔米德的博士论文(《围绕麦克迪尔米德》,牛津大学出版社,1992)。他已出版六卷诗集和四本小书,并被收入多种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