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今绎》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屈原的《离骚》是诗人晚年遭受放逐时以心血和泪花所组成的抒情长诗。这不仅是中国的、也应该是世界诗史中*伟大的文学经典作品之一。
  《招魂》通篇乃自明其志,精神实质与《离骚》、《天问》、《哀郢》等是贯注通连的,所以司马迁才并举这四个诗篇作为诗人的代表作。司马迁在《传赞》中所说的“悲其志”,即悲悯屈原的光争日月之志。忠贞的屈原虽身处江南之野,却无时无刻不系怀故都,怵心民瘼。正因为“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哀郢》),“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抽思》),他就不能不“愁懑山泽,魂魄放佚”了。诗人预感到“厥命将落”,自悲壮志未遂,于是写了这篇《招魂》。
  这两篇是整个楚辞中非常重要的两篇,同时也是屈原的代表作。文怀沙先生翻译楚辞,有着自己的特色,是一种基于自我理解的感情基础之上的意绎,而非通常大家都所取的直译。
  直译于意绎,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阅读快感却不可同日而语。前者更为晦涩难懂,后者却极为优美顺畅!
  文怀沙先生治学以研究《楚辞》称世,创立宝学、东方美声学,对经史百家、历代诗词歌赋、佛学、医学、红学、音乐、戏剧、金石书画等也广有涉猎。其诗文书法皆为世所重,在学林享有盛誉。

书籍特色

  《离骚》不仅是诗人屈原*为杰出的作品之一,也应该是中国甚或是世界诗史上*伟大的一篇。这篇作品大概是楚顷襄王时,诗人被放逐在江南那个期间所作的(约在公元前290 年)。
  “离骚”二字有人理解为:“遭遇着忧患”; 有人理解为:“离别的忧愁”。近代也有人认为“离骚”本是楚国原有的一种歌曲的名字。较合适的解释应该是:“被离间的忧思”。这篇抒情长诗,主要是描写一个苦闷的灵魂的追求与幻灭; 上天下地,骑龙使鸟,诗人赋与自己时刻在颤动、忽而又向无底的苍天驰骋的那股浪漫情绪以新鲜而生动的形象。由于诗人热爱现实,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因而,他的一切想象都孳生于那个历史阶段的特定现实; 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脉息和感情。诗篇中涌现着一片精诚,反复而周详地叙述着个人与统治集团的冲突,同时也肯定了为正义而坚决奋斗的个性。诗人强烈的救世的浩荡的意志和爱民的缠绵的情致,是形成这首抒情长诗辉煌璀璨而不朽的原因。
  《招魂》的作者只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且不论去屈原未远的司马迁曾经替它作过保证;即使只从作品本身的内蕴来加以探索,我们也难于同意王逸等注家的说法把它断归宋玉所作。至于所招的究竟是谁的魂? 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干系屈原写作《招魂》的时期以及对这一诗篇主题的认识;而且也牵涉到对诗人创作生活的发展道路的理解,甚至直接影响我们对屈原精神的估价。

作者简介

名齋,字怀沙,以字行,斋名燕堂,号燕叟。1910年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治学以研究《楚辞》称世,创立宝学、东方美声学,对经史百家、历代诗词歌赋、佛学、医学、红学、音乐、戏剧、金石书画等也广有涉猎。其诗文书法皆为世所重,在学林享有盛誉。主编的书籍有: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 《四部文明》 (《商周文明》 《秦汉文明》 《魏晋南北朝文明》 《隋唐文明》)。主要著作有: 《鲁迅旧诗新诠》 《屈原<九歌>今绎》 《屈原<离骚>今绎》 《屈原<九章>今绎》 《屈原集》 《屈原<招魂>今绎》 《中华根与本》 《文怀沙序跋集》 《文怀沙书法集》等。

为您推荐

《谢米尔的小潜水艇》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它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孩子的自我;是孩子们演练内心冲突的一个舞台;是一次孩子们的自我发现之旅。 日本大幻想文学..

《高考英语高分作文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这是一套对英文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文章书法练习的字帖,根据习字者的书法水平和英语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习字者快速提高书..

《魏晋唐小楷-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

《王福庵印谱-全3册》内容简介|作者

《硬笔楷书入门字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广大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书写汉字,力求规范、端正、整洁,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规范书写习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写一手好的..

《李文采临王羲之圣教序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 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 “天衣无缝, 胜于自运”, “逸少真迹, 咸萃其中”。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 此碑是后人..

《李文采临李邕李思训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历代著名碑帖 (自殷商至近代) 影印出版, 纵贯中国书法史, 更加精当合理, 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 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首选法帖。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 宽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