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湖南文化源远流长,在上古隶属于楚文化系统,中世以降则成为江南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地域文化中*生动活泼的分支,其文学传统一般是由流寓作家和本土作家共同造就的。《湖湘文库:唐宋人寓湘诗文集(套装共2册)》收集了唐宋两代寓湘诗人包括杜甫、刘禹锡、柳宗元、元次山、王昌龄、张说等人所写的与湖南有关的诗作。书籍特色
★ 16开精装,岳麓书社出版★ 全书1843页,仅目录页就达201页,收集了唐宋两代寓湘诗人所写的与湖南有关的诗作,包括写于当地和描写当地风土人情的作品
★ 唐宋时期的湖南文学基本上是由寓湘作家主导,而本土作家则受其熏陶与影响,经过长期的参与和积累始发扬光大。可以说,湖南文学是从唐代才开始连续发展而逐渐形成规模效应的
★ 复旦大学教授黄仁生、复旦大学博士罗建伦校点
《唐宋人寓湘诗文集》收集了唐宋两代寓湘诗人,包括褚遂良、骆宾王、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张说、张九龄、孟浩然、王昌龄、李白、杜甫、刘禹锡、柳宗元、元次山、李群玉等人所写的与湖南有关的诗作,全面展示了湖南流寓文学的面貌。
湖南文化源远流长,在上古隶属于楚文化系统,中世以降则成为江南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地域文化中一支颇为生动活泼的分支,其文学传统一般是由流寓作家和本土作家共同造就的。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于地域文学的研究对象尚有争议,一派主张以作家的籍贯为依据,而将其创作的(包括反映本地和异地风土人情的)所有作品皆纳入其中;一派主张将写于本地和描写本地风土人情的作品皆纳入其中,而不论其为本土作家还是外地作家。本书《唐宋人寓湘诗文集》即按后一原则编纂。
不难发现,唐宋时期的湖南文学基本上是由寓湘作家主导,而本土作家则受其熏陶与影响,经过长期的参与和积累,才有所作为。可以说,湖南文学是从唐代才开始连续发展而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在唐宋甚至其后不短的历史时期内,流寓作家的水准档次及其在湘创作的数量与质量,不仅直接决定着当时湖南文学的总体走向和成就高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本土作家创作数量与质量的提升。
盛唐寓湘作家的骤然增多,且不乏名家乃至大家,初步奠定了湖南文学发展的基础和格局——从咏歌洞庭湖开始而向描写四水流域的风土人情推进。其开风气之先者乃当时文坛领袖张说(667-730),他以中书令、燕国公之尊于开元三年(715)至五年贬为岳州刺史期间,与亲友和同时流放、贬谪、路经于斯的官员以及原本在湖湘任职的官员经常诗酒唱和——这是湖南文学史上×早具有一定规模的笔会。至安史之乱后再兴波澜,其中既有一流大家李白和杜甫,也有名家张谓、张继、范成大、杨万里、项安世、王炎、徐照、曾丰、戴复古、史弥宁、刘克庄、李曾伯、文天祥等,他们的寓湘之作对于振兴湖南文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黄仁生,1956年生,湖南常德人。复旦大学古籍所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罗建伦,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