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是我国古琴音乐中保存下来年代较早的一首作品,它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关于乐曲的产生,一般说法都把它归及东晋时期 (317—420) 的桓伊。
桓伊,字叔夏,小字野王.他曾与东晋名将谢玄一起在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符坚的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桓伊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晋书》中称他“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桓伊尤擅长吹笛 (即现时之箫,古代称笛) ,有一次,王徽之 (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在路上偶而遇见桓伊,因久慕桓伊大名,便请他吹奏一曲.桓伊为人谦逊,当时虽已显贵,两人又素不相识,仍下车为王徽之吹奏了一支曲子,这首乐曲据传就是著名的《梅花三弄》。
所以称作《梅花三弄》,一则因为乐曲内容是表现梅花的;二则由于音乐中有一个相同的曲调在不同段落中重复出现三次 (这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曲式手法,曾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这便是乐曲标题的来由。
到了唐代,相传琴人颜师古将《梅花三弄》改编为同名琴曲,从此这首乐曲便在古琴音乐中保存下来.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明代琴谱《神奇秘谱》中即载有这首琴曲的曲谱。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梅花三弄》应是颜师古创作的琴曲,而《晋书》所载桓伊吹奏的笛曲只是“三调”而已.但不管怎样,“三弄”这种曲体在东晋时期便已流行,应是没有疑问的。
琴曲《梅花三弄》通过对梅花凌霜傲雪神态的描绘,赞颂了梅花耐寒的高洁品格.乐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魏晋文人那种超脱尘世、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