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歌曲
[作品简介]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这首歌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由于当时演唱曾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也因诗中有“渭城” (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阳关” (今甘肃敦煌西南、玉门关南) 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这首歌曲在唐代非常流行,这不仅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诗词与音乐如珠联璧合,交相生辉.唐代诗人用许多美妙的诗句来形容它,如“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 (张祜) ; 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李商隐) ;“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 (白居易)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刘禹锡) ……这些诗人的生活年代距作者王维已有一个世纪左右,可见这支歌曲在唐朝流行的盛况。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的曲谱便已失传.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指出: “旧传《阳关》三叠,然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歌曲结构已有所不同.苏轼又说他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 时,曾见一古本《阳关》,则是“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他认为这是符合唐代《阳关曲》本来面目的.总之,唐、宋时期的《阳关三叠》,尽管有多种曲调,但歌词用的都是王维的原诗,应是没有疑问的。
目前所见的《阳关三叠》,则是一种琴歌.所谓琴歌,是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 (1491) 前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明代《发明琴谱》 (1530) ,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 (1867) ,这已经是在王维七言绝句基础上发展成包括长短句的多段作品了。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代歌曲,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解放后,王震亚将它改编为混声合唱,秦鹏章也将它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 (加人声) ,这些作品使歌曲的意境更加深沉,缠绵、含蓄的情绪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丰满多彩的音色也更易为当代听众所欣赏、接受.因此,在国内外演出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