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一种长嘴的水鸟。
渔:捕鱼。 鹬和蚌互相争持,捕鱼的人从中得到好处。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第三者因而得利。语本《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赵)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pù),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huì)。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曝:晒太阳。喙:嘴。禽:即“擒”,捕捉。)《二刻拍案惊奇·赵五虎合计挑家衅》:“两家不歇手,落得他自饱满了。自古说‘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然自相屠杀,剪其种族数万万,而必至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也作①【鹬蚌相争,渔人获利】。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那各省人的感情的利益,总是不能一致的,少不免自己争竞起来,这越发鹬蚌相争,渔人获利,外国乘势诱胁,那瓜分政策,更是行所无事。”②【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也单作①【鹬蚌相持】。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三节:“知小我而不知大我,用对外之手段以对内,所以鹬蚌相持,而使渔人窃笑其后也。”②【鹬蚌相争】。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五首》:“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③【鹬蚌相斗】。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鹬蚌相斗,要自互有损伤。”④【渔人得利】。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后来他又骂他愚弄国王,愚弄南后,想离间齐国和楚国的邦交,好让秦国来渔人得利。” 又有【蚌鹬争衡】。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蚌鹬争衡,鱼龙曼衍,离奇变幻之局,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