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四方的释义、出处及例句

【释义】: 志:志向。

四方:东、西、南、北,泛指各处,这里指天下。立志在天下。指不株守于一地,远行以建功业。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矣,怀与安,实败名。

’”明·冯梦龙等《东周列国志》二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

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例句】: ①《怀念》:“按我说啊,咱们一家要为国家志在四方。我在边疆保国防,小妹妹将来做个地质队员,去为祖国寻找地下宝藏,勇敢地战斗在天涯海角。不做出成绩,咱们都别回家。”②冰心《离家的一年》:“他自己却坚决要去,说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坐失机会。”

为您推荐

【四方之志】成语解释及古文出处

指远大的志向。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姜氏)谓公子(重耳)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矣,怀与安,实败名。’”《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八年》:“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

【四方之士】成语解释及古文出处

[结构] 偏正式。 [释义] 指来自各地的贤士。四方: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出处] 《孔丛子·对魏王》:“国内之民将畔,四方之士不至,此乃亡国之道。” [功能、例句] 作主语。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亦得以加其..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译义及出处)

髻(jì):梳在头顶的发结。 广眉:把眉毛描得又长又阔。匹帛:匹,计算布帛的单位;《汉书·食货志下》:“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帛,丝织物的总称;匹帛,整匹的绢练。谓城里人爱梳高髻,四方百姓会把发髻梳高一尺;城里人爱..

安得猛士守四方(译义及出处)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译义及出处)

城:指京城。 广眉:长眉。|京城里时兴画长眉毛,各地就将变本加厉把眉毛延长到半个额头。|比喻上有所好,下必有甚。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附子廖》:“夫改政移风,必有所本。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

四方之志(典故)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

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

【名言出处】: 《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译】: 可以使人整天不疲倦的,大概只有学习吧。那容貌不值得观看,勇力不值得惧怕,祖先不值得称颂,家世不值得说道。最终成就大名,显扬四方,流名后代的原因,难道不是学习吗? 【注】: 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