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心、德:都指思想认识。指具有统一的思想,共同的信念。
【成语出处】: 《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例句】: ①水运宪《祸起萧墙》:“如果这位同志能够与我们同心同德,为地区的工作多出点力,那该多好哇?”②闻一多《什么是儒》:“周人的榨取比较温和,所以能一方面赢得自己奴隶的同心同德。”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同:一样。 心:思想、情感。德:品质、信念。指思想目标一致,共同努力。 《尚书·泰誓中》记周武王讨伐商纣时说:“受(纣)有亿兆夷人(普通人),离心离德;予有乱(治)臣十人,同心同德。”意思是,纣王虽然统治着亿万人,可他们和纣王..
其:代词,他、他们、他的、他们的。 利:锋利。断金:能把金属切断。两个人同心协力,他们的力量能把金属切断。比喻团结的力量无敌。《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三回..
戮:并、合。 戮力:共同努力。同心:心往一处想。比喻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国语·齐语》:“与诸侯饰牲为载,以约誓于上下庶神,与诸侯戮力同心。”(宋)苏轼《拟进士廷试策》:“盖以为其人可与戮力同心,共致太平,曾未安席而交口攻..
所:假设连词,如,若。 舅氏:指晋文公之舅狐偃。|如果不和舅舅一条心的话,有白水为证。本是晋文公对舅犯所发的誓言。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
同:同一。 心、德:指思想认识。|表示思想认识一致,齐心合力。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大誓》曰:‘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按:此文见伪古文《泰誓·中》。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