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释义、出处及例句
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没有大用处,但又不舍得抛弃。
。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司马彪《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之:‘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修曰:‘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关中,知王欲还也。’”
[结构] 复句式:转折关系。 [释义] 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没有大用处,但又不舍得抛弃。 之:第三人称代词,它,指鸡肋。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司马彪《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
[结构] 复句式:并列关系。 [释义] 形容人的面貌使人厌恶,语言没有意味。面目:面貌。憎:厌恶。 [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功能、例句] 作谓语。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
[结构] 并列式。 [释义] 原指菜肴没有滋味。比喻事物平淡无奇,缺乏情趣意味。 淡:味道不浓。 [出处] 春秋·楚·老聃《老子》:“淡乎其无味。”唐·释皎然《诗式》二:“抑由情在言外,故其辞似淡而无味。” [功能、例句] ①..
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司马彪《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意味而又舍不得..
【名言出处】: 《人物志·卷上·九征第一》 【译】: 大凡人的资质器量,中正平和是最为可贵的了,中和的品质,必定是平淡无味的,所以能够培养成具有勇、智、仁、信、忠五种德行的人才,适应形势的变化。 【注】: 五材:五种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