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于每个人绝不是可有可无

音乐对于每个人绝不是可有可无。或许你会反对,说你从来不唱歌,从来不听歌,也从来不感兴趣。是的,你说的没错。起初我也是这样想。我是一个典型的歌盲,音乐对我而言形同陌路。然而对于这一切的改变是在二十多年前:走在城市的霓虹灯下,坐在公交车上,去往旅游的景点,大陆的港台的,华语的英语的,民族的流行的,不管你愿听还是不愿听,它都充斥你的耳朵,震动你的耳膜。熏陶之下,自然也随着流淌过来的乐曲哼上几句。于此说自己对音乐有了兴趣也不尽然。感兴趣的是一次偶然,确切的说是这次偶然后留下的思考。饭局上同事卡啦ok完问我,你最欣赏哪首歌,我不假思索随口而出《刘三姐》。他又问最难忘的是哪一首歌,我也是不假思索的随口而出《在那遥远的地方》。我惊讶于自己的回答。一个歌盲怎么会对《刘三姐》和《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兴趣呢?而且把“欣赏”和“难忘”的概念分得如此清楚,回答得如此确切呢?这是事后的思考,我在寻找答案。音乐是什么?是随便哼出嗓子的几个无词的音符还是心里流淌出来喜悦的心音?还是寄托怀念、追思美好、憧憬未来磅礴于心的波涛?《礼记·乐记》这样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不谋而合,我之所思所想如此亦然。歌盲的我怎么突然间有了对音乐这般深刻的理解?未免看高自己,也未免夸大其词了吧。其实,看高和夸大不是我的主观意愿,如果往深处想,再体会一下生活和音乐,结论自然出来。戴德和戴圣叔侄编着《礼记·乐记》时,“音起于心,感物而动。”也不是随口而出,凭空想象出来的。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原始歌声的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歌声和乐器组合而成音乐,是劳动和生活使然,戴德和戴圣叔侄只是总结和概括生活而已。这样说来我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音乐的思考也就谈不上“看高自己夸大其词”了。

为您推荐

一段相见就像指尖萦绕的音乐,奏响了悠然与依恋

一段相见就像指尖萦绕的音乐,奏响了悠然与依恋,把爱浓缩成一个个灵动的音符,把情凝聚成一首首情深意重的长诗,而我抬腕落笔,写下的是江南和你的名字。江南是你的家,而江南和你是我的梦,它像是我们的前世,存活于我苦苦的等待下..

带着耳麦听音乐,电脑里小提琴如丝如缕的演绎《偏偏喜欢你》

带着耳麦听音乐,电脑里小提琴如丝如缕的演绎《偏偏喜欢你》,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如泣如诉,一种温暖在心底里流淌、弥漫,有一种深深地感动在眼眶里浸盈。      偏偏喜欢你,是啊,青葱岁月,曾经那么热烈真诚的爱过,喜欢过,一切..

关上窗,不要轻风打扰,只放音乐陪伴

关上窗,不要轻风打扰,只放音乐陪伴。轻轻地坐在电脑前,很软很软的垫上,借着窗外的一丝柔和明亮的灯光,披一件舒适清雅的外套,泡上一杯茶,点击鼠标,敲起键盘,写一首诗,望你魁梧的身影。望你的影,要用极其专注的眼睛看你,然后摩挲一..

店里播放着优雅的古典音乐,忙碌了一下午的服生三五个坐在休息区

在有阳光的午后,蝴蝶停在话机上,音乐想起,人群中有熟悉的面孔

在有阳光的午后,蝴蝶停在话机上,音乐想起,人群中有熟悉的面孔,笑容一直在脸上,街道上人来人往。这一时,植物在尽情的舒展着身姿,空气里充满着香味。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在桌上,眯起眼睛,看见了,尘埃在欢快,音符在跳跃,世界是安宁的..

风吹起,转角处的音乐响起,愿岁月静好,由静而好!转角

风吹起,转角处的音乐响起,愿岁月静好,由静而好!转角,因为是角所以清静,因为清静才会让心境静下来,只有心静下来才会去思索,思索着人生,思索着人性,思考着点点滴滴。..

心在寒风里,瑟瑟的发抖,一首首音乐如水流进耳朵

心在寒风里,瑟瑟的发抖,一首首音乐如水流进耳朵,心安静了,像一个哭闹后,得到了一颗糖果的孩子。情安静了,像夜里睡去的星星,夜也安静了,我看到风儿迷瞪着眼睛,趴在我的窗台,对,它在等我,等我心也安静,如梦,阑珊。遗落的影子,刻蚀着寂..